既要大力发展产业脱贫,按期实现脱贫的目标,又不能污染环境,不能浪费资源,不能破坏生态,以实现绿色发展、永续发展,实现建设“五大发展”的美好安徽,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。
有效路径之一,就是把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,既能实现精准脱贫,又坚持走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。
一要深度融合两项工作。在扶贫攻坚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、模式和技术,把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与扶贫攻坚、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。在扶贫攻坚工作中,注重提高资源产出率,大力推行“九节一减”:节地、节水、节肥、节药、节种、节电、节油、节柴(节煤)、节粮,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。
二要把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做成产业,实现产业扶贫。一是发展安全优质蔬菜产业促脱贫;二是发展健康养殖,种养结合促脱贫;三是调整优化林种结构,发展林下经济,提高土地资源产出率;四是积极培育农作物秸秆深度利用产业,建设一批农业清洁生产示范点;五是积极普及推广沼气、沼渣、沼液“三沼”综合利用技术,形成“林—草—牧—沼—菌”,“畜—沼—粮(菜)”,“畜—沼—鱼”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;六是发展农业、林业生态旅游,发展农村文化产业,拉动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。
三要强化科技研发和服务支撑。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,研发适应不同类型农村地区亟需的关键技术、共性技术、链接技术、装备、设备;二是以“九节一减”、农业微生物、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,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、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;三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,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,鼓励企业间建立产业联盟,形成根植于本地的农业产业集群。
四要开展循环农业“互联网+”行动。一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,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扶持政策,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、农村电商平台,加强产销衔接;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,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,建设种植、畜禽水产养殖、粮食储运监督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点;三是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,提升农业生产要素、资源环境、供给需求、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,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。
五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。加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,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,普及推广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理念、技术和模式;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,加大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培训力度,加快建立教育培训、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“三位一体”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;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,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回村创业。
六要加强领导,部门协调统筹推进。要建立工作责任制,明确任务分工,加强沟通协调,研究出台支持政策。建立和完善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发展的统计报告和评价制度,整合目标,整合力量,整合资源,整合资金,形成整体攻坚合力效益。成立专门机构,研究制定促进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。